头条推荐  ——
————文章详情  
  • 07 2025-05

    用画笔和根雕诠释艺术之美

    哈力木别克·库赛因,1981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哈萨克族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油画和根雕作品,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哈力木别克自幼对绘画充满......

  • 25 2025-04

    农民为养良田种“花海”

    春耕时节,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有一处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岁的农民鄢国仔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作业。

  • 25 2025-04

    “土特产”链接“大市场” 产业振兴“钱”景好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稳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 24 2025-04

    中国之城丨歙县: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派文化艺术馆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只有真正踏入徽州古地,诗人笔下的钟灵毓秀才会鲜活起来。
    山水翕聚之处,歙也。地处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

  • 24 2025-04

    中国之城丨乌海:沙水相拥的西北小城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

  • 23 2025-04

    越剧《织造府》晋京演出 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心......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织造府》4月21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探讨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与......

  • 23 2025-04

    从独唱到复调:文学文本的多种媒介面貌

    阅读点亮生活,新的媒介环境下,多种屏幕形式的扩大化阅读成为众多读者的文化新选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改编,从文本走向视觉“具象化......

  • 21 2025-04

    杂技剧《先声》沈阳公演 讲述抗战故事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讲述抗战故事的杂技剧《先声》近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迎来公演。

  • 21 2025-04

    何以中国|走进古城读朱子

    八闽大地的北麓,闽江上游的建溪之畔,藏着一座名为建瓯的古城。舒展历史的卷轴,它的辉煌往事跃然纸上。

      福建省的省名,源自福州和建州。而建瓯,便是古建州治......

  • 18 2025-04

    提技术、把质量、搭平台……在山东蔬菜大县看田间新气......

    山东聊城莘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520万吨,是重要的蔬菜供应地。记者近日走访这个蔬菜大县发现,蔬菜种得好、卖得出,......

第三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召开,大咖齐聚探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301天前 | 5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历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的影响下,广慈思南园区在解决医学创新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促进生物医药健康医疗等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有益的成效。杲云表示,黄浦将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加快导入基础设施、企业机构、人才团队等全球性的生物医药健康医疗的创新要素,持续优化创新链、产业链以及服务链。


人民网上海7月22日电(葛俊俊 实习生喻佩雯)生物医药是上海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上海正加快打造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7月21日,为集思广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以“后疫情时代的新技术与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三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举行,政府、学界、投资人、医疗创新企业齐聚,共商产业发展创新之路。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致辞


“发展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是上海‘十四五’期间要发挥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引领作用的必然要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在致辞中指出,举办健康中国思南峰会,是黄浦加快推动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更好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的举措。


在历届健康中国思南峰会的影响下,广慈思南园区在解决医学创新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促进生物医药健康医疗等相关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有益的成效。杲云表示,黄浦将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加快导入基础设施、企业机构、人才团队等全球性的生物医药健康医疗的创新要素,持续优化创新链、产业链以及服务链。




黄浦区区长沈山州发布黄浦区最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大会上,黄浦区发布了最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在政策引导、人才吸引、项目扶持、成果催化、市场赋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政策设计,通过“六个一”推进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医学转化研究试验区、国际前沿医疗先行区、医学创新发展引领区、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


大数据多元渗透,大众健康时代已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主旨演讲


随着大数据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认为,人工智能在重大慢病领域和其他肿瘤免疫领域已经体现它的优势,如AI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推动下,在健康中国的概念下,我们已经步入大众健康时代。”


如果实验室检查一个睡眠疾病检测病人的数值分析需要2个小时,而人工智能可能只需要5秒甚至秒级响应。韩德民认为,人工智能分析的即时性,可以通过指标,确定健康管理慢病康复及睡眠疾病治疗方法的跟进,从而形成完整的闭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主旨演讲


“过去因为数据量太大,我们完全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换言之,我们处于被数据包围的过程中而不知道数据。”如何将混沌的系统变成混沌的科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认为,两者联合就是AI技术最核心的内容。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技术,在将来十年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呈螺旋式发展。


场景应用丰富,“数字化医院”近在咫尺


“在未来,‘数字化医院’将是数字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有信息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效率、连接等功能将远超‘智慧医院’。集成的服务体系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将达到更高的水平。”在大众健康时代,健康是目标,医疗是保障。在接受人民网专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表示,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已经从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变,未来将更多注重预防管理,通过医学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提供预防服务,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在大会中也从瑞金医疗数字转型的角度分享了健康就诊的七个场景,如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电子病历卡、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线上申请核酸检测及智慧急救。他指出,在以“便捷就医七场景”为代表的数字健康1.0版本在全市推广应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医疗数字化转型,将面临医疗场景应用便捷化、系统型变革等瓶颈及挑战。


据宁光透露,其倡议的解决方案——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目前已获批,将落户“广慈-思南”园区,集聚优质医、研、产、学资源,深入推进医疗数字化转型,提升百姓就医体验度、医疗诊断治疗水平和医院高水平管理,解决数字医学创新过程中的“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在上海形成数字医学领域理论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与示范高地,推动上海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数字医学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技术变革带来新机遇,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


如何面对新技术新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在人民网专访中表示,健康产业的发展是不断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的,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医疗大数据等。此外,因为新冠疫情,大家对生命健康有更多的认识,疫苗、检测试剂这些公卫产品也会引发企业的关注并持续投入和发展,这也许将带来生物健康产业新的发展高潮。


“新技术拉宽了我们对自身认知的边界,我们对新技术是充满信心的,也期待这些新技术会成为老百姓日常可以用到的技术。”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峰会的主办方,朗盛投资董事长平凡说,“社会的进步是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产业化的发展。”


平凡指出,由于技术的变革,使原来的“不可能”慢慢变成了“也许可能”再到实现,这就是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性及可能性。




朗盛投资董事长平凡


平凡认为,目前,医疗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快速转化过程中最大痛点是,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一旦到了产业化的阶段,就是跨板块、跨领域、跨学科的工作,需要政策、环境、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的平台,实现从点到线到面,承担起体系的责任。


因此,本届峰会也重磅推出了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转化成果展示及发布,以及高质量的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项目的路演环节,以推进项目转化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