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推荐  ——
————文章详情  
  • 07 2025-05

    用画笔和根雕诠释艺术之美

    哈力木别克·库赛因,1981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哈萨克族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油画和根雕作品,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哈力木别克自幼对绘画充满......

  • 25 2025-04

    农民为养良田种“花海”

    春耕时节,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有一处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岁的农民鄢国仔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作业。

  • 25 2025-04

    “土特产”链接“大市场” 产业振兴“钱”景好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稳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 24 2025-04

    中国之城丨歙县: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派文化艺术馆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只有真正踏入徽州古地,诗人笔下的钟灵毓秀才会鲜活起来。
    山水翕聚之处,歙也。地处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

  • 24 2025-04

    中国之城丨乌海:沙水相拥的西北小城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

  • 23 2025-04

    越剧《织造府》晋京演出 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心......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织造府》4月21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探讨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与......

  • 23 2025-04

    从独唱到复调:文学文本的多种媒介面貌

    阅读点亮生活,新的媒介环境下,多种屏幕形式的扩大化阅读成为众多读者的文化新选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改编,从文本走向视觉“具象化......

  • 21 2025-04

    杂技剧《先声》沈阳公演 讲述抗战故事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讲述抗战故事的杂技剧《先声》近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迎来公演。

  • 21 2025-04

    何以中国|走进古城读朱子

    八闽大地的北麓,闽江上游的建溪之畔,藏着一座名为建瓯的古城。舒展历史的卷轴,它的辉煌往事跃然纸上。

      福建省的省名,源自福州和建州。而建瓯,便是古建州治......

  • 18 2025-04

    提技术、把质量、搭平台……在山东蔬菜大县看田间新气......

    山东聊城莘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520万吨,是重要的蔬菜供应地。记者近日走访这个蔬菜大县发现,蔬菜种得好、卖得出,......

北京拟加快人工智能、5G与农业融合 打造农业“中关村”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297天前 | 1151 次浏览 | 分享到:
种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种业之都”。编制实施北京市种源“卡脖子”联合攻关十年规划,开展重要品种选育和种源“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在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上取得积极进展,当好种业翻身仗先头部队。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着力打造农业“中关村”,加快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7%。

  北京市12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下称《规划》)提到以上内容。

  《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乡村振兴总体开局良好。同时,北京市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新旧交织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农业科技优势发挥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高效设施技术储备不足,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场景不多、变革作用不明显等。

  《规划》提到,“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三农”发展面临诸多机遇,特别是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有利于打造农业“高精尖”的北京板块,建设智慧农业,赋能农业实现跨越发展。要着力打造农业“中关村”,聚焦现代种业、高效农业设施、智能装备、数字农业等重点领域,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种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种业之都”。编制实施北京市种源“卡脖子”联合攻关十年规划,开展重要品种选育和种源“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在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上取得积极进展,当好种业翻身仗先头部队。

  智慧农业发展方面,《规划》明确,要大力推进应用场景建设,加快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北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

  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规划》提到,要集聚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评价机制,明确科技人员兼职取酬、成果作价入股等事项,加大科研成果权益分配的激励力度。到2025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7%。(记者 陈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