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有一处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岁的农民鄢国仔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作业。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稳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只有真正踏入徽州古地,诗人笔下的钟灵毓秀才会鲜活起来。
山水翕聚之处,歙也。地处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
越剧《织造府》晋京演出 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心......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织造府》4月21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探讨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与......
阅读点亮生活,新的媒介环境下,多种屏幕形式的扩大化阅读成为众多读者的文化新选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改编,从文本走向视觉“具象化......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讲述抗战故事的杂技剧《先声》近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迎来公演。
八闽大地的北麓,闽江上游的建溪之畔,藏着一座名为建瓯的古城。舒展历史的卷轴,它的辉煌往事跃然纸上。
福建省的省名,源自福州和建州。而建瓯,便是古建州治......
提技术、把质量、搭平台……在山东蔬菜大县看田间新气......
山东聊城莘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520万吨,是重要的蔬菜供应地。记者近日走访这个蔬菜大县发现,蔬菜种得好、卖得出,......
每逢晴天傍晚,滇池畔便上演着一场自然界的绝美盛宴。红日缓缓西沉,天际由湛蓝渐变橘红,远处的西山隐现于霞光之中。
在绚烂的晚霞里,海晏村静静地伫......
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这些年轻人脑筋灵活、知识丰富,往往能在乡村建设中开辟新天地,成就新事业,成为乡村振兴中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
今天介绍3名年轻人在乡村一线创新创业、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看他们如何以火热的激情、科学的态度,奏响美妙的田园交响曲。
孙宏飞的“脑力种田经”
早稻收罢,颗粒归仓。此时的江西省赣州市一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粮食烘干厂里,粮食正源源不断地被送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标语下,是堆成小山的金灿灿的谷子,迎面扑来阵阵稻香。
一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宏飞穿着一件干净的衬衫,一身干练的打扮,手拿湿度检测仪,检查烘干后的谷子湿度是否达标。
别看孙宏飞是个90后,他干“农活”却已有8年时间。他从小跟着奶奶在乡下长大,童年记忆就是在田埂上奔跑,在脐橙树下嬉戏。2014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孙宏飞辞去了在南昌的稳定工作,回到了乡村。为了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孙宏飞先后6次前往南昌安义县“拜师学艺”,在掌握水稻种植、农机使用等基本技术的同时,他认为收获更多的是思考。
“5个人负责1000多亩田,每天有200包肥料要下,每个人每天要背着肥料走2.5万步。脸朝黄土背朝天,吃苦受累不说,关键是成本高、效率低,出路在哪里?”
脑筋灵活的孙宏飞心里盘算:“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搞咱咋搞”这样的老黄历再也不能用了。相比于其他行业,像农业这种传统行业,要振兴,更要想法子、出新招。
孙宏飞的第一招就是集约化经营,让土地流转真正活起来。种粮成本高,必须精打细算。
首先要把土地流转的价格降下来。低价流转老表的土地,但老表并不吃亏,关键在于一个字:“活”。用孙宏飞的话说就是“农企合作,一田两用”。
孙宏飞接手的土地,在农闲时可以回流。“老表喜欢自己种点花生榨油吃,我就把最好的土地拿给他们种花生。”孙宏飞解释道,“这样不仅能满足老表的需要,还能通过轮作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一举两得。关键这样接手的土地价格自然有优势。”靠着这样互惠互利的模式,他成功流转土地3000多亩。
别人地闲时拿来用,价格就好商量。比如冬闲田,孙宏飞拿来种油菜,每年春季油菜开花都吸引不少游客,大伙受益,自然都高兴。这样,他又开发了1.3万亩油菜田。
孙宏飞的第二招就是大田托管:“你的地,我来种。管理归我,粮食归你。”
因为集约化经营,孙宏飞拥有大量农业机具。大田托管服务就是替农民种地,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放心务工挣钱,而公司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不仅如此,孙宏飞发挥种粮大户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从厂家购买农资,村民直接从孙宏飞那里买到价廉物美的农资,又能以低于市场成本价租用农机。这样,村民种粮可以节约1/3左右的成本。
“我家30多亩田流转给了宏飞。”脱贫户黄艳毛因为双手残疾,生活曾一度非常困难,“外面190元一袋的尿素,从宏飞这里买只要120元,我还在宏飞的公司学会了养牛,今年养了20多头”。
2015年,孙宏飞开始运用农机为其他农户提供种植、施药、收割等大田托管服务,目前托管面积达6000余亩。
“种田要靠体力,更要靠脑力。”近年来,孙宏飞的公司逐渐壮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越来越好,目前有100多名员工,合作社吸纳了189户成员,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季节用工200多人,每年辐射带动至少1.5万户农民增产增收。
靠着自身努力和政府支持,孙宏飞不仅赚到了钱,还荣获中国青年创业奖、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称号。致富不忘回馈社会,每年春节,孙宏飞在村子里为70岁以上的老人办团圆宴,把厨师请到村里,杀猪宰羊,跟老人们一起吃饭。他还邀请当地书法协会的会员给老人们写对联,给困难群众发放爱心物资,向学校捐资助学……近年来,他的公司捐赠物资价值已超过百万元。
薛景霞的“科学牧羊曲”
凌晨5点,天色微亮,薛景霞就起床来到羊场。他边走边看,仔细打量着每头羊的健康状态。作为山东省阳谷县鸿运牧业有限公司创办人,今年34岁的薛景霞回农村创业已有8个年头,依然坚持着早起看羊的习惯。
薛景霞在给羊羔喂代乳料。孟祥安 摄
2014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薛景霞在北京工作两年后,辞职回到了老家阳谷县高庙王镇前薛村,准备发展养羊产业。当时村里人很不解:“名校毕业,回家来养羊,有啥出息?”
前薛村养羊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大多是养个三五头的糊口营生,没有人做过规模养殖。薛景霞通过银行贷款、向亲友借贷筹了100多万元,建起养殖场,引进1137只小羊,准备育肥后出售。
然而,尽管做了不少功课,薛景霞还是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由于对饲料配比、卫生防疫等科学知识掌握不精,科学养殖3个多月就能出栏的羊,薛景霞养了7个月才勉强达到出栏标准,成本大大增加。又赶上羊肉价格走低,薛景霞忙活几个月,反而赔了40多万元。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学艺不精、经验不足,优势没发挥出来。”薛景霞总结了管理、营养、免疫、技术等4方面教训,决定重整旗鼓。
在县畜牧局的引荐下,薛景霞来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学习。他看中了该研究所正在培育的一种新的高繁品种“鲁西黑头羊”,带着被子直接在试验羊场住了下来,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和技术人员们一起配料、喂羊、打扫羊舍、防疫、接生,晚上睡觉之前把所学知识记下来。半年后,他掌握了关键技术。这次,薛景霞没有冒进,他只引进了200只杂交母羊。
由于当时没招到技术人员,一系列工作都得他亲力亲为。“特别是做育种工作时,我每天零点起床喂一次,凌晨5点喂一次,下午4点再喂一遍。妻子都抱怨有时间喂羊却没时间喂孩子。”薛景霞回忆说。
在薛景霞的养殖场,每只黑头羊的耳朵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耳标。薛景霞介绍:“这个耳标是它们的‘身份证’。耳标能够清晰地记录黑头羊的详细情况,为建立健全数据库、优化改良黑头羊品种奠定基础。”随着羔羊成活率不断提高、数量逐渐增大,薛景霞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养殖专家,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化养殖道路,从200只羊的小型养殖场,发展到现在年出栏5000余只的大型养殖场,每年销售近4000只,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不花一分钱,村民薛明随就收到了薛景霞的公司送来的3只母羊,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他使用统一发放的饲料、疫苗等,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功培育母羊产下6只羊羔,增收近2万元。
2016年,养殖场步入稳健发展期,薛景霞开始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送羊还羔”,免费发放基础母羊,并统一进行饲料、防疫、配种、销售等管理,截至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增收脱贫,据测算,每只母羊每年可为农户带来4000—5000元利润。
在高庙王镇,薛景霞还主动担起农技推广指导员的责任,通过配种前指导、断乳期加强管理、育肥期科学管理的“三部曲”管理方法,带领农户基本实现科学养殖,羔羊成活率逐步提高,养殖户收入也水涨船高。2022年1月,薛景霞因带领村民致富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谈及未来,薛景霞信心满满:“现在我的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养殖、繁育、屠宰、销售一体化的现代企业,继续利用公司的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养殖合作户,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赵海伶的“乡村品牌梦”
三五人围坐在办公室里,谈笑声此起彼伏。仔细一听,原来是一群年轻人在搞直播策划。聊兴正酣时,一个女声一锤定音:“我们下一场直播,就围绕菌汤包的产品优势来推广!”
说话者,正是赵海伶。在四川省青川县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伶姐”是大家的主心骨。2009年从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毕业,赵海伶选择返乡创业,围绕电商做起文章,带动青年返乡就业,帮助周边群众致富。
刚回去时,青川正处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第一年。当时,青川许多道路还没有恢复,群众大多还住在活动板房里。青川多木耳、蜂蜜等特产,受灾害影响,许多村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都急坏了。看到不少人或骑摩托、或乘公交班车捎带山货,赵海伶有了主意:办个网店,帮大伙卖东西!
活动板房里,就着微弱灯光,借来一台电脑,赵海伶向平台申请开网店。有了网店,怎样最大限度收集农户的农产品信息?赶到菜市场,一家一家找,要来农户的联系方式,赵海伶拿起电话就打。
青川县西阳沟村杨大叔的蜂蜜卖不出去,正在家里干着急。得知消息,赵海伶连忙赶过去。坐车1个多小时,又走了5个多小时的山路,大汗淋漓的赵海伶终于见到山里的杨大叔。
“我跟你阿姨一年到头住在山里,本想着日子能过得更好,可现在销路是个问题。”握着赵海伶的手,蜂农杨大叔一个劲吐苦水。养蜂的同时,再专门去卖蜂蜜,很耽误时间。
“杨大叔,我负责给你卖,你把蜂养好,再把村民都带动起来,成立合作社,让大家都富起来。”赵海伶信心十足。带着团队,装上蜂蜜,推起推车,赵海伶把一罐罐蜂蜜运出大山。而随着农产品收购联络渠道的建立,网店生意越来越好。
赵海伶下乡收取蜂蜜与农户合影。本人供图
收购销售山货,单靠农户的生产技术,许多产品质量不达标,需要大量供货的时候也供不上。2013年,赵海伶发起成立恒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基地。合作社统一租地、发放菌种、提供技术,数十户农户入了股,既拿土地租金,又享受股份分红。如今,合作社的示范基地已经有300亩,还建立起加工厂,很多周边村民和妇女都来这儿务工。
来到加工厂,伴随食用菌生产线的声声轰鸣,李琼手里忙活个不停。在工厂干了8年多,如今她已在青川县城买了房子。“以前在家里没啥活儿,来了这里,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李琼说,厂里旺季的时候,能有100多名工人,很多都是留守妇女和老人。
赵海伶(左)到农户家收购竹荪,与农户交流。蒙剑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发展走上正轨的合作社和公司突遇波折。“也就是在那时,直播带货进入我们的视野。”赵海伶说,为了适应直播带货需要,公司又吸引了不少懂直播的年轻人加入进来。通过直播带货,海伶商贸的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
“解决了渠道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在乡村树品牌。”赵海伶说。如今,在直播带货之外,他们还有了10家实体店,同时入驻了众多商超平台,海伶商贸的蜂蜜、食用菌和木耳等产品广受欢迎。
13年前刚回青川时,当地蜂蜜售价低、销路窄;而如今,借助网络销售和品牌化营销,当地蜂蜜收购单价水涨船高,很多农户因此获利。“现在我们已和4000多个农户合作销售农产品,我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本地的农产品品牌叫得更响!”说着,赵海伶又投入下一场直播策划之中。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Copyright © 2001-2025 www.yiyang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