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经理人到儿童整理教育开拓者的蜕变
2016 年,对宁可来说,既是 “困扰之年”,又是 “幸运之年”。
那时宁可 46 岁,已在民企和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6 年,拥有 “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职业资格,积累了丰富经验,职位也颇高。然而,他却隐隐感觉到职业生涯已步入低谷期。46 岁,距离 60 岁的法定退休年龄还有 14 年,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职业生涯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怎样发挥自身优势让职业道路走得更远更好?还能否登上下一个事业巅峰?这些问题每日萦绕心头,却始终没有答案。
直到 2016 年 10 月的一天,“整理收纳” 这个陌生的词汇首次闯入他的世界。宁可说,它就像暗夜中一抹微弱却转瞬即逝的光亮,而他幸运地抓住了。冥冥之中,他觉得 “整理收纳” 或许就是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获新生 2020
2020 年 1 月 11 日,宁可从北京前往珠海,参加协会的《整理收纳顾问 BAV》课程,并取得了 “整理收纳顾问 2 级证书”。两天的学习,让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整理收纳知识,提升了相关能力。他感慨道:“整理即区分,收纳最大的目的是方便,这大道至简的理论,正是我苦寻多年的整理收纳本质。它如同灯塔,为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那些不便出门的日子里,宁可一心扑在整理收纳的学习上。他每天只做两件事:一是反复研读课程讲义,深入思考其中内容;二是将协会官方教科书《整理的法则:简单易懂的整理入门》视为圣经,逐字逐句、逐节逐章地仔细钻研。他还把自己的家当作实践案例,不断练习、思考。渐渐地,书中内容烂熟于心,理论、法则、方法和技巧融入日常言谈,转化为熟练的技能。那时的他,对前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的名言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有了深刻体会,满脑子都是整理收纳,开口闭口也离不开这个话题,甚至觉得自己有些 “魔怔” 了。
通过对协会理论的深入思考,宁可对媒体宣传的整理收纳热以及社会上乱象丛生的整理收纳现象有了客观、科学、清晰的认识。他深感自己肩负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播科学整理收纳理念和文化,让人们学习到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用科学整理收纳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生活品质,实现美好生活的目标。于是,他毅然辞去原职,创立了 “荣昊整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和 “爱丽荣昊整理研习社”。
从顾问到讲师 2021
2021 年,宁可取得了 “整理收纳顾问 1 级证书” 和 “2 级认证讲师证书”,开启了从顾问到讲师的转变,科学整理观也逐渐形成。
与国内一些整理收纳培训 “一手交钱,一手拿证” 的情况不同,宁可深切感受到协会对 1 级整理收纳顾问资格认定的严格以及对 2 级认证教师评审的严谨。为通过 1 级资格考核,他一个月几乎手不释卷,最终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顺利通过,提交的案例报告也一次性获批。为准备 2 级认证讲师评审,他更是花费了三个月时间:反复研读教材和《整理的法则:简单易懂的整理入门》不下十遍,课程教案从初稿到定稿修改超过 30 次,模拟试讲达 20 多次。每次试讲后,他都反复观看视频,像在鸡蛋里挑骨头一样严格挑毛病,然后改进再试讲。终于,在 2021 年 10 月 22 日,他顺利完成试讲,并于 11 月 23 日收到协会的评审结果:恭喜宁可获得日本整理收纳专家协会的 2 级讲师资格!
顾问学习整理收纳的成长之路
鲁迅年少时因父亲被庸医所害而学医,后又因看到国人精神状态而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灵魂。宁可选择投身整理收纳领域,本想以服务方式帮助人们提升生活品质,但看到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假整理收纳现象:误导蒙骗民众、华而不实的虚假培训,学费动辄几千上万,让人们在金钱、时间和精力上遭受损失。他认为,整理收纳不能照搬家政服务模式,请外人整理只是做表面文章,不仅无法解决家庭实际问题,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于是,他提出了自己在整理收纳领域的第一个观点和口号:整理自己做,改变旧习惯,创造新生活。
宁可决定成为一名整理收纳教育者,秉持 “责任、科学、实用、有效” 的原则,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整理教育,让每个家庭都能掌握整理之道。
“整理新思维” 确立 2022
在协会整理理论的指引下,宁可不断前行。他接受、理解、消化并吸收协会理论,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加以丰富和发展,同时结合中国国情,逐渐形成并确立了自己的科学整理观 ——“整理新思维”。
“整理新思维” 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明确目标、厘清关系、慎重选择、善于舍弃、行为适度。以该思维为指导,构建了包含 “美、道、法、术、器、业” 六大部分的知识体系:美即需求和目标;道是指导思想和理念;法为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术是运用的技术与技巧;器指使用的工具;业涉及从业者的定位、职责和专业能力。其中,美是根本,以道驭法,以法固术,以术择器,因业成美。
“整理新思维” 是科学整理收纳的方法论,能有效帮助和指导人们的整理收纳活动。明确整理目标是决定整理是否有效的根本;厘清与物品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快速准确地选择所需物品,人与物品的关系本质在于使用;慎重选择物品,应根据实际情况,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或便宜的;善于舍弃不使用的物品,为生活和学习腾出空间,避免被物所累;行为适度则要求在收纳保留物品时,以拿取和放回方便为目的,拒绝过度收纳。
“整理新思维” 有助于人们形成整理收纳意识,指导日常行为,调整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现实有效的指导意义。
曙光初现 2023
宁可在整理收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历经艰辛,逐渐为人们所知,在社会上开始有了一定影响并引起关注。2023 年,他被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邀请担任元培工匠高级智库专家、客座教授,成为产学研领域专家,还被华熠智库组委会特聘为智库专家。
此外,他先后成为《影响力》和《大国品牌故事》栏目的特约受访嘉宾,访谈节目在央视播出。
新起点 2024
宁可从 2022 年就开始从事儿童整理教育的研究和课程开发。他发现,儿童整理教育课程并非简单将成人课程儿童化,其整理理论基础虽为 “整理新思维”,但需以儿童心理学为依托,从 “儿童的视角” 去发现、分析和理解孩子的需求,进而制定教育教学目标、规划内容、设计方法和过程,处处体现适宜性和发展性特点。
2024 年,他正式提出 “自理、自立、自强” 的 “三自儿童整理教育” 理念,并就儿童整理教育提出以下观点:
. 自理、自立、自强 —— 先实现生活自理,进而达到人格自理,最终实现人生自强。
. 儿童整理教育并非替代现有教育,而是填补教育缺失与创新教育模式。
. 家长是儿童整理教育的第一学习者,儿童整理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 6 至 12 岁是儿童整理教育的 “黄金六年”。
. 儿童整理教育应遵循 “四适” 原则 —— 时间适时、内容适用、方法适法、行为适度。
. 儿童整理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 “后设无意识”。
2024 年,宁可受邀参加 “第 24 届世纪大采风” 活动并发言,正式提出 “儿童整理教育” 概念,介绍部分研究成果,被活动组委会授予 “2024 年度整理收纳领域品牌人物”。《华夏英才》电视栏目对他进行访谈,视频在央视播出,他还受聘成为该栏目的教育顾问。
宁可在儿童整理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当代科学家》和《奋进中国新征程》文献分别发表和收录了他的文章。
继往开来 2025
2025 年,宁可将儿童整理教育研究重点聚焦在 “幼小衔接” 上。他发现,社会上的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大多以教授知识为主,强调孩子上学前要认识多少字、背多少诗词、做多少数学题,或采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培养能力,这些做法看似有效,却严重忽视孩子身心发展,违背教育规律。即便有生活习惯培养内容,也多是一带而过,且停留在说教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
宁可认为,“幼小衔接” 是我国基础教育架构中最重要的衔接环节,应让孩子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好准备并适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尤其心理发展还不完善,需要 “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适应儿童身心需要” 的教育,急功近利的行为不可取。于是,他开发了针对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儿童整理养教课程。他说:“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但为了孩子们,我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首先要了解该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情况,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宁可从年龄、教育环境、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他强烈建议家长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否则会在超前教育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伤害孩子。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家庭教育小学化都属于 “超前教育”,是教育者和家长常犯的严重错误,也是孩子成长中诸多问题的根源。它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基础损伤,使孩子 “未上学,先厌学”,看似赢得眼前,实则输掉未来。此外,它还会让家长陷入 “囚徒困境”,将焦虑传递给孩子,形成恶性循环。超前教育的危害不仅体现在青少年抑郁人数增加,还使 “四无现象” 愈发普遍。
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本质。幼小衔接阶段的儿童整理教育让生活教育有 “技” 可循,是 “整理新思维” 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创新应用。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整理教育的学习者是孩子的父母,其目的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引导家长用生活的方法教育孩子学会生活,包括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以及爱父母、家庭和社会,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让孩子认识和理解生活的意义。“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对孩子而言,接受儿童整理教育有一举四得之效:
一得:教会孩子整理书包、学习桌、小抽屉、小书架、衣物等,妥善处理玩具,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学习生活知识,掌握生活技能;运用科学的 “习惯养成四步法”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学习之路打下基础。
二得:通过科学整理收纳,如 “荣昊整理七步骤法” 和 “荣昊整理收纳七原则”,以生活方式、低成本随时随地训练孩子的观察、思考、判断、分类、记忆等能力,是除品德、文化、审美、体育教育外提升孩子智力发展的新方法。
三得:学习能力是多种能力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儿童整理教育能锻炼和提高孩子的多种能力,并应用于学习中。生活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且动力源源不断。
四得: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 “后设无意识”。后设无意识如同容器,其形状可由父母教育设计,积极或消极、自主或依赖、持之以恒或半途而废,都取决于教育,儿童整理教育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设计工具。
2022 年 1 月 1 日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和 2025 年 6 月 1 日施行的《学前教育法》,对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实现 “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8 年 9 月 10 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一论述深刻表明,家庭教育的关键责任主体是家长,教育对象是孩子。
生活自理、人格自立、人生自强,不仅是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期望。“三自儿童整理教育” 遵循在适合的时间、教适合的内容、用适合的方法、提适合的要求的原则,让生活教育有章可循,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助力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Copyright © 2001-2025 www.yiyang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