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有一处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岁的农民鄢国仔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作业。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稳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只有真正踏入徽州古地,诗人笔下的钟灵毓秀才会鲜活起来。
山水翕聚之处,歙也。地处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
越剧《织造府》晋京演出 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心......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织造府》4月21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探讨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与......
阅读点亮生活,新的媒介环境下,多种屏幕形式的扩大化阅读成为众多读者的文化新选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改编,从文本走向视觉“具象化......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讲述抗战故事的杂技剧《先声》近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迎来公演。
八闽大地的北麓,闽江上游的建溪之畔,藏着一座名为建瓯的古城。舒展历史的卷轴,它的辉煌往事跃然纸上。
福建省的省名,源自福州和建州。而建瓯,便是古建州治......
提技术、把质量、搭平台……在山东蔬菜大县看田间新气......
山东聊城莘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520万吨,是重要的蔬菜供应地。记者近日走访这个蔬菜大县发现,蔬菜种得好、卖得出,......
每逢晴天傍晚,滇池畔便上演着一场自然界的绝美盛宴。红日缓缓西沉,天际由湛蓝渐变橘红,远处的西山隐现于霞光之中。
在绚烂的晚霞里,海晏村静静地伫......
春风拂垄亩,细雨润新苗。春耕时节,云南、广西、四川等西部地区抢抓农时,粮食生产如火如荼,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科技助农成为新亮点。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科学育种 多地水稻生产忙
放盘、铺土、播种、覆土……云南省勐海县勐海西谷农资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厂内,全自动流水线正开足马力,保障农户育秧需求。“机械化育秧统一管理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通过精准控制灌溉量,助力高效节水育秧。”企业负责人岩温胆介绍,目前工厂每天育秧规模达到5000盘,订单辐射普洱、大理等地。
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环节之一。“为了减少可能出现的干旱天气影响,我们今年开始推广新的‘旱育秧’技术,这样育出的秧苗,有根系发达、分蘖多、秧龄长、产量大等特点。”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壬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昭有介绍。
在四川宜宾县,工作人员在育秧中心整理育苗盘
政府助力育好苗。云南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设立种植实验基地,引进多个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指导农户科学选种、用种。“我们今年计划在全州推广优质水稻品种10万亩以上,助力农户稳产增收。”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岩三胆说。
谈及水稻种植,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种粮大户薛天照信心满满:“去年我种了500亩水稻,今年通过流转土地,仅早稻种植就有1000亩。”薛天照的信心来源于政府助农政策。贺州市平桂区对水稻种植大户给予高产奖补、增密增穗奖补,鼓励种粮大户积极改进水稻种植技术。“今年我们在政府的指导下,优化品种搭配、培育适龄壮秧,种了粮食自己赚钱,心里很踏实。”薛天照说。
数智赋能 助力经济作物降本增效
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种筛选适应棚内,技术人员陈愈璋轻触手机,蔬菜大棚的内遮阳网缓缓开启。“早春时节气温波动较大,有了物联网技术,可以随时调整遮阳网开合,效率提高了很多。”陈愈璋说。
不远处的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无人驾驶耙犁机也正在自动作业。“我们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嵌入耙犁机,提前规划作业范围和路径后即可‘坐享其成’。”示范区管理员王伟俊说。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种筛选适应棚内,技术人员陈愈璋利用手机操控大棚农业设施
走进四川省宜宾市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育苗大棚,贝贝南瓜、茄子、丝瓜等作物的秧苗正在精准调控的温度光照中舒展新芽。6条立体循环运动式育苗机床,1批次最多可培育1.6万盘秧苗。
“再过两天,首批1600盘贝贝南瓜苗就能移栽完成,根系会长得像茂密的小胡须。”园区数字化育苗中心管理员周志均轻点控制台,苗床应声转动。
“智能系统就像给秧苗请了‘AI保姆’。”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技术顾问何锡荣介绍,整个育秧系统只需2至3人管理,节约了人工成本。
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负责人李书婷的手机不时响起订单提示音。李书婷说:“开春已接到3000余亩育苗订单,农户只需‘下单’,我们负责‘育苗’。中心单季育苗可满足2500余亩蔬菜种植需求。”
科学生产 “新农具”让春耕春管更高效
眼下,西部多地油菜进入盛花期,做好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在云南省马关县夹寒箐镇上布高村,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高级农艺师李明兵和同事正操作着植保无人机,沿着设定路线进行飞防作业。无人机喷洒出雾状农药,为1500余亩金色的油菜花海布下一道科技感十足的“防护帘”。
植保无人机在云南省马关县夹寒箐镇上布高村的油菜种植基地进行飞防作业
“太高效了!”上布高村村民王德昌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见证了科技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前背着喷雾器一天只能喷3亩,现在无人机一天喷药面积高达600亩。”他说。
“我们通过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实现农药精准投放,提高油菜结籽率,把‘见虫打药、发病治病’的被动防治变为主动防控,做到更科学、更高效、更节能地防治病虫害。”李明兵说。
这是“新农具”助力西部地区春耕春管更高效的一个缩影。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的现代设施蔬菜粤桂产业园内,肥料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精准补给,助力作物度过加强营养、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春管期;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无人机飞手忙个不停,在附近村寨进行无人机喷药作业……
记者走访看到,“铁牛”代替耕牛,农机代替锄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不断改变。创新构建“科技+服务”助农体系,持续推进无人机飞防社会化服务,普及北斗卫星导航、水肥一体化智能终端等技术,正在为西部各地春耕春管按下“快进键”。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Copyright © 2001-2025 www.yiyang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