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家国精神 传中医文化
——记原国际中医中药总会会长王渔生女士
她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家国情怀自幼便根深蒂固;她还是中医后代,治病救人已经融入血脉;她用自己的力量促成了香港注册中医学会的创办,为弘扬中医竭尽全力。她就是原国际中医中药总会会长王渔生女士,用一生传承中医的践行者。
王渔生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后毕业于重庆中医学院全科,很年轻的时候就在针灸临床上技高常人。在重庆工作的七八年间,她曾任重庆市医院的专科针灸医师,运用祖传经验结合医学专业知识,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魔纠缠之苦,尤其是她的针灸疗法,更是让患者受益良多。
王渔生女士介绍说,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中,针灸是一种特有的治疗疾病的临床技术。“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气血经络就跟隧道一样,若有滯留阻塞的话,单吃药很难达到「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達到抵抗疾病的功效;故民间常有曰「中医太慢了」的传说。临床上,若常配合针灸疗法就能快速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即「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王渔生女士介绍说。
上世纪80年代初,为照顾年迈的父母,28岁的王渔生女士申请来到香港,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创办了一家中医针灸诊所。初开医馆,她的医术就得到患者的认可,于是,秉持着大医精诚的精神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医者仁术。三十余年来,她以全心全意助人为乐的心态去帮助病人。同时,她强调中医重在治本,必须将人体看为一个整体,要善于掌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出发,选穴配方,进行治疗。她处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故练成一手高超精湛的针灸技艺,治病救人,解除痛楚。
王渔生女士在香港从事中医的过程中,感受到当时香港人并不重视中医,认为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为了促进中医的发展,她投身其中,从整个中医大局出发,故于香港回归后就参与协助创办了中医协会。为了支持及响应董建华新政府重视中华医药学文化而拟定的——中医考试注册的政策,王渔生女士就出钱出力,积极筹资近二百万,为香港注册中医学会购入了千尺的会址,成功开办了中医注册培训班课程,顺利接上了新政府的第一届中医师注册考核试,为中医文化在香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渔生女士总说,“国”与“家”是不可分割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她还建立了医疗保健公司,为兄长王川生发明的绿色健康产品——特效磁疗牙刷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她深爱着祖国大地,并在上面播种着爱的种子。她相信,只要海峡两岸中华儿女手拉手、心连心,祖国的传统中医文化精粹终将走向世界,世代相传,永放光芒,贡献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