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推荐  ——
————文章详情  
沿河黑水镇:规划先行打造“花园经济”助推乡村全域振兴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734天前 | 1463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了解,黑水镇位于沿河县乌江之畔,326国道贯穿其境,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0多公里,辖 16 个村(社区)6174户23576人,森林覆盖率67.3%。2020年,全镇1381户475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10个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子,111户467人搬出深山,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在大山中谱写一曲曲激昂的战贫之歌。

冬日暖阳,蕴含希冀。行走在“果蔬之乡·生态黑水”的碧绿山水间,扑面而来是秀美的诗情画卷。

山峦上,天高云淡、松涛漫卷;

田野里,油菜青青、绿海绵绵;

巷陌间,新居错落、繁花似锦;

果林中,花果飘香,硕果累累。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近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召开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座谈会,以实现镇域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县城“后花园”,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先行,绘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请各村、社区依次介绍村里的地理环境、资源、产业、人口、文化等方面情况……”尽管入冬已久,黑水镇会议室里气氛依然热烈,县镇村参会干部个个脸上挂满笑容,眼里充满希望,围绕乡村振兴规划进行激烈讨论。


黑水镇乡村振兴全域规划座谈会

据了解,黑水镇位于沿河县乌江之畔,326国道贯穿其境,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0多公里,辖 16 个村(社区)617423576人,森林覆盖率67.3%2020年,全镇1381475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10个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子,111467人搬出深山,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在大山中谱写一曲曲激昂的战贫之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中,黑水镇召开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座谈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五矿集团挂任沿河县副县长雍建成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国发2号”文件,特邀请中国五矿集团所属中冶赛迪集团对黑水镇“全域乡村振兴”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先行先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推动沿河乡村振兴持续向前。


黑水镇乡村振兴全域规划签约仪式

雍建成表示,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必须要规划先行,用战略的眼光谋划乡村建设和发展,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绘制发展蓝图,做好顶层设计,把乡村发展先进理念与黑水镇实际相结合,探索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此前,中冶赛迪益农公司规划设计工作组在黑水镇进行为期三天的调研,收集各村(社区)地理环境、资源、产业、人口、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为规划做前期准备。

中冶赛迪益农系统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孙川介绍,自201512月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振兴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机构,业绩覆盖重庆33个区县,还涉及全国20个省(直辖市)。


“去年帮助黑水镇‘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区进行规划设计,黑水的整体规划以‘两园带五村’为核心,结合‘临城优势’和央企帮扶,着力打造‘沿河后花园’,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探索帮扶样板,规划黑水未来三到五年乡村振兴发展蓝图。”孙川说。


中国五矿集团挂任沿河县副县长雍建成(右)调研黑水镇经果林产业

镇党委书记邹红艳介绍,黑水镇已与中冶赛迪签订了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协议,规划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原则,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红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把“桃梨欢喜”品牌做响、产业规模做大、村集体经济做强,促进区域协同、资源互用、资金集中、融合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市域治理有效、人民群众持续增收的目标,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带动,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时下,正是秋冬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黑水镇的田间地头、产业基地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党员干部正在抢抓晴好天气,与群众一起撸起袖子、挥动锄头、掀起秋冬管护热潮。同时,做好农作物种苗、肥料、水源、技术服务等保障,全力推进秋冬种工作,为来年丰收播种希望。

近日,记者驱车沿着326国道来到黑水镇朝阳村,放眼望去一棵棵橘树上挂满金灿灿的橘子,藤蔓交错间,圆润饱满的柑橘长势喜人。


黑水镇党委书记邹红艳(中)指导规划林下经济产业

“整个坝区产业的用工来源主要是周边群众,平均每天有30多个,目前,坝区除了种植猕猴桃,还种有橘子等其他水果。”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温学忠说,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果园里套种南瓜、中药材黄精,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8元。


“长期在基地上班,挣了两万多块钱,家里有4口人,丈夫在外面打工,为方便照顾家庭,我选择留在家里,在家门口找钱,方便、划算。”村民袁梅英说。

朝阳村地势平坦,四面环山,是典型的盆地型坝区,气候温润,非常适合发展水果产业。全村有5822209人,以前村民都是靠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如今有了猕猴桃、柑橘等特色产业,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越过越红火。


黑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湖(右)调研生态产业发展

据介绍,朝阳坝区是黑水镇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主要由朝阳、新群两村组成,是沿河13500亩以上坝区之一,拥有耕地面积1064亩,采取“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群众进坝区务工挣薪资、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实现增收致富。

走进黑水镇“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区,村民们正在对梨树进行压枝条、施肥,不远处工人们忙碌着修砌观光步道。


“今年刚过完年就来基地上班了,压枝条、除草100块钱一天,每天做9个小时,这些都是轻松活,比种庄稼要好多了。”龙堡社区48岁的村民崔秀兰一边压枝条、一边和记者说道。

2020年以来,在中国五矿集团的帮扶下,黑水镇整合帮扶资金和退耕还林资金,以“两园带五村”抱团发展思路,相继建设桃梨示范园1200亩,其中桃400亩、梨800亩。打造“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品牌,并成立联村党委和园区运营管理公司,让五个村抱团作战,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带动全镇产业转型升级。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湖介绍,黑水镇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成果共享”工作理念,开创“1125”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即成立1个联村党委“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水镇生态果蔬委员会”;组建1个园区运营管理公司“贵州矿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桃、梨2个园区,带动5个村共同发展。探索建立“4321”利益联结机制,即收益的40%5个村村民分红,3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20%作为集体经济,10%作为管理者报酬。


精心谋篇笃行,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切实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根据中央、省、市、县乡村振兴相关文件精神,黑水镇按照‘规划先行、整体推进、全面振兴’工作要求,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产业特色,围绕‘巩固、发展、振兴’三步走战略,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面融入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邹红艳说。


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黑水镇重点围绕“一区两园五带”产业布局,打造以朝阳、新群村为主的500亩坝区;以爱群、龙堡、氽塘、桂家、侯家五个村为主,打造“两园带五村”“桃梨欢喜”精品水果示范园;形成以建权、大山村为主线的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以麻竹、杨寨、新典、爱群、尖山、龙塘村为主线的生态茶产业带,以杨寨、新典村为主线的生态中药材产业带,以凉村、斜岩村为主线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带,以杨寨、龙堡、桂家、爱群、新群村肉鱼和龙虾养殖为主的生态渔业产业带。


同时,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上,黑水镇围绕“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成果共享”工作理念,依托生态优势资源,创新田园经济、庭院经济、花果经济、林下经济,把黑水建成“山上林园、山中果园、山下田园、宜居家园”的乡村振兴先行区,着力打造巩固衔接“央地帮扶”样板、现代种养循环样板、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样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项目赋能,加快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劲风吹过,林海回响。走进黑水镇16个村(社区),处处都在发生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富民产业发展壮大,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活美”的乡村振兴美丽蓝图,正在乌江之畔徐徐铺展。


近年来,黑水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持续带动农民增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释放农村活力,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据了解,去年来黑水镇争取到中国五矿帮扶资金1878万元,用于“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共发展产业1200亩,有桃400亩,今年产桃40多万斤,产值33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近66多万元、群众增收132万元。


近日,“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基地内小山上机声隆隆,挖掘机正在作业,20多个工人戴着安全帽在阳光下忙碌。

现场监工的项目技术负责人罗江松告诉记者,正在施工的是黑水镇“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主要进行生猪养殖,是桃梨园区现代农业产业配套项目,养殖场产生的污水污物经氧化处理后,通过智能控制管网输送到基地,用于桃梨果树肥料和灌溉。


据介绍,项目于今年7月动工,占地6509平方米,建筑面积2417平方米,分养殖区、污水氧化区、办公区,由黑水镇龙堡社区申请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660万元,修建年出栏3000头的生猪养殖场及400亩果园水肥循环灌溉系统,项目建成后,采取“龙头企业+村社+农户”模式运营。

根据园区整体规划,考虑到不占用土地,又便于污水输送,黑水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资源,将项目地址选在园区内的两山之间。


“为加强对各村(社区)生猪圈养的指导,巩固提升全镇生猪产业发展,我镇积极推动与四川特驱希望集团合作,快速推进生猪产业发展,探索切合实际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种养循环样板,并全力抓好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及猪场污染防治,促进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杨湖说,全镇全年生猪出栏5.785万头,产量810吨,实现养殖产值2720万元以上。

生猪产业发展,只是黑水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黑水镇紧紧围绕“果蔬之乡·生态黑水”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格局,抢抓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盘活荒山荒坡荒地资源,不断完善农业设施设备,持续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已建成高标准育苗大棚1.834万平方米、冻库5座;建成“桃梨欢喜”农业示范园1200亩、柑橘600亩、三个蔬菜基地1100亩、中药材500亩、白山羊原种场1个、白山羊养殖场8个、沿山兔养殖场8个、生态渔业基地4个。


“中国五矿2021年、2022年分别在黑水投入帮扶资金951万元和927万元;2022年又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036万元,启动7个项目建设。”杨湖说,2023年黑水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把新的衔接项目建设好,把衔接资产管好用好,不断增加项目收益,保障脱贫群众收入,发挥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县城“后花园”,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