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推荐  ——
————文章详情  
矢志创新 能源报国——记深圳市移动海工技术有限公司海工专家黄三平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天前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三平,1953年出生于广东汕头铜盂镇,1977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海工745班。退休前曾任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海工设计室技术员,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涠洲10-3油田开发项目结构工程师,南海东部ACT作业者集团惠州油田开发项目海工工程师,南海东部JHN石油作业公司陆丰13-1油田开发项目单点系泊工程师,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工程部主任工程师,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勘探开发部工程岗经理,海洋石油111浮式生产油轮建造部经理,南海流花油田复产项目技术经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工程专家等职务。退休后任深圳市移动海工技术有限公司海工专家。

  黄三平,1953年出生于广东汕头铜盂镇1977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水利系海工745班。退休前曾任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海工设计室技术员,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涠洲10-3油田开发项目结构工程师,南海东部ACT作业者集团惠州油田开发项目海工工程师,南海东部JHN石油作业公司陆丰13-1油田开发项目单点系泊工程师,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工程部主任工程师,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勘探开发部工程岗经理,海洋石油111浮式生产油轮建造部经理,南海流花油田复产项目技术经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工程专家等职务。退休后任深圳市移动海工技术有限公司海工专家。

黄三平在参加南海东部各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ODP报告审查/工程设计建造安装/生产维护操作/大修改造以及一些重大海工事故处理工程项目相关设计文件审查和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很快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提出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建议,为中海油降本增效发挥重大作用也为开展海工技术创新研究积累成功经验

工作中,黄三平不仅对细节一丝不苟,更善于观察和总结,敢于直击问题迎难而上。大学毕业第二年,在参加南海三号自升式钻井平台结构设计审查期间,及时发现日立造船厂提交的平台桩腿结构受力分析模型与固桩块设置方案不一致,桩腿结构强度计算结果偏低超过20%等问题上报部门领导后,他作为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的技术谈判代表与日立造船厂设计代表面对面讨论澄清,成功解决问题。在参加惠州21-1油田南海发现号浮式生产油轮及其单点系泊设计项目管理工作中,发现原设计“水下转塔系泊”存在结构连接器支座抗弯刚度太小等问题,当即提出优化修改设计建议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任务

凭借着牢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从业经验,黄三平在参加JHN陆丰13-1油田单点系泊项目工作期间与设计承包方合作完成一套全球最安全可靠的“干式内转塔系泊”创新设计方案项目成为南海唯一没有出现任何技术问题的最优单点系泊工程实例。2000 年 11 月,被借调到中海油上海分公司参加岱山岛附近的海底管线紧急抢修工程方案审查发现原方案的安全漏洞后,他建议考虑改用在海底调平/切割/打磨/更换部分新管,并抛填覆盖斜坡30度左右的土工布和水泥沙包的水下快修方案获得参会各方技术负责人一致赞成。此后,他留在东海公司协助客户完成项全球最安全可靠,且最经济高效的海底管线快修示范工程。

被借调到上海708所和外高桥船厂参加海洋石油111浮式生产油轮及单点系泊设计建造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期间,发现单点系泊西侧原设计有效波高只有7米多点,比有效波高偏低两米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立即要求单点设计承包者APL修改设计。为确保采购交货计划,提出先追加订购三段长度各等于400米长的系泊锚链,后修改系泊荷载计算报告的补救工作建议,在保障工期的同时及时消除原设计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在黄三平接手的一系列项目中,流花11-1油田的复产工程曾面临严峻挑战。2006年6月,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紧迫的复产需求,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方案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油田工况特点,提出了一套自主创新的快速复产方案。方案成功实施后,大幅缩短了复产周期,显著降低了作业成本,荣获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8至09年,在参加西江油田群单点系泊钢索断丝事故处理工作过程中,协助客户完成一套不停产更换系泊钢索的创新研究设计方案成功避免发生与惠州油田群相同的重大事故。为此,西江油田联合作业公司为他颁发感谢奖牌9月初,在参加惠州油田复产计划讨论时提出一套快速复产施工方案建议,再度荣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底,在参加流花16-2油田试采工程方案讨论中,提出一套三角形多功能张力腿钻采平台概念设计方案当年6月初该成果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推荐申报国家高技术 863计划科研课题。2011年6月19日项目正式填报三角形多功能张力腿平台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推荐书,通过863计划海洋处组织的同行专家论证后成功获批立项。在2013年结题前他先后完成了四种概念设计方案,每一种方案的浮体结构都采用中海油深圳分公司自主创新发明的三角形四立柱浮体结构。其中:方案一,四根立柱都是圆形。方案二的中心立柱采用桁架结构,三根边立柱上段是桁架结构,下段是圆柱结构。近几年国内外已出现很多采用三角形四立柱浮体结构的浮式风电平台。

 为了推动中国海洋工程行业完成更多原创性多功能海工装备的发明专利申请,黄三平在退休后自筹资金持续进行创新研究现已完成弹性限弯环形结构连接器;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多功能沉垫式边际小油田钻采平台;多功能沉垫式深水风电平台,多功能张力腿油气钻采平台,多功能张力腿深水风电平台等多种原创性概念设计方案。今年他计划与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合作完成一套设计水深136米的多功能张力腿风电平台科研立项前期研究和发明专利申请,并有可能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合作完成一套设计水深96米至100米的多功能沉垫式油气钻采平台科研立项前期研究及famine专利申请;争取在2026年完成一座多功能张力腿油气钻采平台科研立项前期研究2027年开始进行多功能张力腿远洋核电平台或多功能张力腿可燃冰钻采生产平台概念设计方案创新研究。

数十年如一日,作为海洋石油开发领域的技术专家,黄三平始终秉持着矢志创新,能源报国”的信念,这种立足岗位、潜心钻研的精神,既体现了退休工程专家不变的初心更是公司海工专家们事业雄心与感恩之心的真实写照。随着更多像黄三平一样的专家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锐意创新,他们将持续推动我国海洋石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