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推荐  ——
————文章详情  
  • 14 2025-05

    螳螂国手郑武:武术七段的光辉历程

    在中国武术的广袤天地中,一位来自山东的武术家以他卓越的技艺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螳螂拳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郑武。字皓天的他不仅是山东省武术协会理事、山东省武术协会......

  • 14 2025-05

    重建羌寨“好样子” 奏响振兴新“羌”调

    向上攀登90余级台阶。北川石椅羌寨寨门上、树枝上、人们手上的长条“羌红”,就像猎猎飘动的旗帜。这座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凝聚国人心力的羌族村寨,如......

  • 14 2025-05

    内蒙古东部粮仓通辽:2000万亩玉米播种正当时

    5月以来,多场接墒雨润泽了内蒙古通辽市的广袤平原,天时地利双重利好,2000万亩玉米迎来播种高峰期。

  • 07 2025-05

    用画笔和根雕诠释艺术之美

    哈力木别克·库赛因,1981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哈萨克族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油画和根雕作品,在中国乃至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哈力木别克自幼对绘画充满......

  • 25 2025-04

    农民为养良田种“花海”

    春耕时节,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有一处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岁的农民鄢国仔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作业。

  • 25 2025-04

    “土特产”链接“大市场” 产业振兴“钱”景好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稳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 24 2025-04

    中国之城丨歙县: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派文化艺术馆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只有真正踏入徽州古地,诗人笔下的钟灵毓秀才会鲜活起来。
    山水翕聚之处,歙也。地处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

  • 24 2025-04

    中国之城丨乌海:沙水相拥的西北小城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

  • 23 2025-04

    越剧《织造府》晋京演出 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心......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织造府》4月21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探讨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与......

  • 23 2025-04

    从独唱到复调:文学文本的多种媒介面貌

    阅读点亮生活,新的媒介环境下,多种屏幕形式的扩大化阅读成为众多读者的文化新选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改编,从文本走向视觉“具象化......

内蒙古东部粮仓通辽:2000万亩玉米播种正当时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1天前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5月以来,多场接墒雨润泽了内蒙古通辽市的广袤平原,天时地利双重利好,2000万亩玉米迎来播种高峰期。

5月以来,多场接墒雨润泽了内蒙古通辽市的广袤平原,天时地利双重利好,2000万亩玉米迎来播种高峰期。

  这是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坤都花村,已经完成播种的良田。

  在科尔沁区丰田镇哈拉满罕村,村支书林荣正忙着组织农机播种玉米,协调技术人员调试灌溉设备。林荣说:“村里整合土地后,各项新技术就有了试验平台。现在我们全部使用玉米密植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现在进行的就是导航播种,每亩6000株玉米,增产增收板上钉钉。”

  只见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满载种子从地头出发,近1公里长的田地,几分钟就打个来回,播种、施肥、埋设滴灌带一遍完成。

  在通辽市,玉米密植技术在短短几年间已成了各旗县区增产增收的“法宝”。新技术带来的不只是增产,节水效果也立竿见影。在哈拉满罕村一间新建的井房里,工人正在安装新的智能水肥一体机。“今年我们要试验智能灌溉设备,同时把滴灌带流量减少,试验小流量滴灌带的节水效果,拿到真实的试验数据,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做准备。”科尔沁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守君说,“以前大水漫灌,平均一亩地需要400立方米水,后来有了浅埋滴灌,一亩地用水减少到150到180立方米,现在试验小流量滴灌带,每亩地灌溉用水预计能压减到100立方米左右。”

  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旋耕机、深翻机在沙坨子地上来回作业,田间一片忙碌景象。“这些沙坨子地原来产量低,平均一亩地打700到800斤粮,现在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科学种植模式,一亩地平均能产1800斤粮,最高的能产2000斤以上。”巴胡塔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支书阿日斯楞说。

  阿日斯楞介绍,2023年嘎查整合了3000亩土地搞托管模式,到2025年已经扩大到2万亩,周边十几个嘎查加入联合社,土地规模化经营已走上正轨。

  5月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伊和布拉格嘎查,农民驾驶北斗导航的拖拉机在田间耕作(无人机照片)。

  “以前,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玉米种植模式相对粗放,亩产不到1000斤。现在土地整合了,新技术推开了,联农带农的机制也跟上了,既提高了产量,又保障了农民收益,还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科尔沁左翼后旗农牧局局长李广辉说,“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半农半牧,现在种植技术提高了,有了更多粮食和秸秆用于饲料,大大降低了农牧民的养殖成本,也为我们旗振兴肉牛产业打好了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