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江西丰城市尚庄街道有一处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岁的农民鄢国仔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翻耕作业。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稳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只有真正踏入徽州古地,诗人笔下的钟灵毓秀才会鲜活起来。
山水翕聚之处,歙也。地处黄山山脉与新安江交汇......
乌海,一座位于西北大地被沙漠与黄河环抱的城市。
从高空俯瞰,黄河水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在城中留下如碧玉般的乌海湖。西有乌兰布和、东有库布......
越剧《织造府》晋京演出 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心......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织造府》4月21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展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探讨文学经典的精神内核与......
阅读点亮生活,新的媒介环境下,多种屏幕形式的扩大化阅读成为众多读者的文化新选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改编,从文本走向视觉“具象化......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讲述抗战故事的杂技剧《先声》近日在沈阳盛京大剧院迎来公演。
八闽大地的北麓,闽江上游的建溪之畔,藏着一座名为建瓯的古城。舒展历史的卷轴,它的辉煌往事跃然纸上。
福建省的省名,源自福州和建州。而建瓯,便是古建州治......
提技术、把质量、搭平台……在山东蔬菜大县看田间新气......
山东聊城莘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蔬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520万吨,是重要的蔬菜供应地。记者近日走访这个蔬菜大县发现,蔬菜种得好、卖得出,......
每逢晴天傍晚,滇池畔便上演着一场自然界的绝美盛宴。红日缓缓西沉,天际由湛蓝渐变橘红,远处的西山隐现于霞光之中。
在绚烂的晚霞里,海晏村静静地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主题,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近年来,宜君县立足农业县实际,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产业兴旺助振兴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宜君县不仅重视发展传统农业,在时代大势之下,也牢牢牵住了产业升级的“牛鼻子”。
近年来,宜君县紧扣“产业联动、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上面是光伏发电,下面是温室大棚,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得到了双份创收,我们这个山区的村子能有这样的发展,全靠党的好政策啊。”刘家埝村党支部书记石武介绍道。
据了解,宜君县云梦乡依托桐塬、县口、梁塬、刘家埝等5个村光伏领跑基地,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和光热资源,积极引进了1.5万亩光伏领跑基地项目及农光互补项目。目前,全国光伏领跑基地已建成,光伏发电量位居全省第一。以新型“能源+养殖”为发展目标,形成风力发电和光伏新型能源、农光互补1.8万亩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建成了200座温室大棚,全力打造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综合体项目。
电商发展强振兴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2022年8月份以来,宜君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实际,以数商兴农服务基地为依托,2022年10月24日在宜君县尧生镇数商兴农服务基地挂牌成立“尧生镇电商人才”孵化基地,第一期电商人才培训紧随其后开班开讲,标志着宜君电商人才培育进入新阶段。
同时建立“4项”引育用才机制,让电商人才“活起来”。宜君县充分发挥支部、党员作用,探索实践“三老带三新”“头雁带雏燕”的人才孵化模式,建立“项目实践帮带”形式,把课堂设在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等阵地前沿。积极探索电商人才培育的新路径,建立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实训体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采取集中培训、分类培训、专题培训、一线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技术素质硬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建立容错机制,敢于让年轻人“挑大梁”“经风雨”,为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电商人才提供坚强保障。以“典型引路法”,通过人才引领放大示范带动效应,把人才引领作为培养电商人才的重要抓手,谋划举办系列评优表彰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主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引领带动电商人才转化。
文化赋能铸振兴
乡村振兴以来,宜君县以全县经济社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为根基,有效统筹资源,激发发展活力,着力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精神家园。资源整合,腾出“空地”,才能建强乡村文化繁荣阵地。2022年以来,宜君县坚持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整合镇村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做到制度上墙,统筹使用、协同运行,不断完善提升阵地建设水平及功能。全面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防汛防滑、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各类志愿服务中,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经常性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及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宣传宣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主阵地。
农村今日景色新,修路改厕建家园。陈规陋习随风去,乡风文明拂面来。农家今朝醉春风……宜君县正走出一条富有宜君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Copyright © 2001-2025 www.yiyang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