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推荐  ——
————文章详情  
慈悲为怀心端正 行善积德植福根——记佛学文化传播者高习枚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193天前 | 4324 次浏览 |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爱国、爱教的佛教信徒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佛教传承的理念是告诉我们做人应怀慈悲之心,要有悯人情怀,如果一个人没有对弱者的同情之心,那么社会会怎样,世界会怎样,我想那是难以想象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市场经济促进了人们对个人利益的高度重视,竞争机制又加重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人际关系的冷漠与人际矛盾凸显,人们所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所以要避免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际关系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针的同时,吸收本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在这里,佛教的平等慈悲观念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对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教文化传承几千年来慈悲观在佛教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看作是根本。佛教慈悲观在群己关系上提倡一种无我奉献的利他情怀。正是由这一宗旨出发,佛教以出世的心态关心世俗众生,在群己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了无私奉献的利他情怀。它启迪我们在生活中要止恶扬善,引导我们树立善恶问题的价值观。 鼓励人们勇于除恶,积极向善,为摆脱人生困难而勤勉奋进,永不懈怠。要树立对恶的羞耻之心、要有真诚的忏悔之心以及及时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他人求全责备,对自己自宽自解,佛教所谓“止恶”是止自身之恶,而不是揭他人之短,也就是主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对我们的道德修养具有启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爱国、爱教的佛教信徒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佛教传承的理念是告诉我们做人应怀慈悲之心,要有悯人情怀,如果一个人没有对弱者的同情之心,那么社会会怎样,世界会怎样,我想那是难以想象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市场经济促进了人们对个人利益的高度重视,竞争机制又加重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人际关系的冷漠与人际矛盾凸显,人们所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所以要避免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际关系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针的同时,吸收本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在这里,佛教的平等慈悲观念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对我们社会的和谐安宁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怀从善心,乐为施德人”慈善事业,是由整个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众所周知,乐善好施,行善积德,扶贫济困,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汉代的“施粥”到清代的“义仓”、从明代的“同善会”到清代的“安济堂”,无不闪耀着人间慈爱的光芒。《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些说的都是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道理。通过以爱心奉献为宗旨的慈善事业,营造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热心公益活动的氛围,有利于在整个社会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作用。有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士她叫高习枚一直把信众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精力让众生一心向善富贵吉祥,给予信众信心与幸福,尤其是身边的信众。坚信行善积德做到三信四心会福报随身、富贵吉祥、福寿无边。她出生于湖南省益阳沅江市,太白社区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从小就教导她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她时刻牢记父亲嘱托用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在湖南益阳市沅江市百合路金域国际城东门附近立了一家佛堂并经营佛像用品。组织信佛民众每月初一,十五来她家佛堂,烧香,拜佛,给他们有个心里修养作为一从事佛教文化的居士从成立之初,就将学文化与爱心、责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把关注社会公益,重视社会责任,做优秀公民当作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一直以之为指导,在传承佛学文化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在扶危济困救助弱势群体、大灾大难面前不退缩积极捐款捐物,沅江发大水为大人小孩捐献衣物,救助因病无钱医治的妇女把身上仅有的3600元拿出来治病等等这样善举还有很多很多。她以一个普通佛学传播者的身份,在她人生的历程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她爱国爱教,弘法利生,艰苦奋斗,创业成功之路,深受教内尊重。为弘扬佛法传播正能量号召全社会民众一心向善、为社会的安宁祥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